四川酒壇制造與白酒釀造雙雙進入非遺,既是傳統工藝的認可和傳承,也是酒壇制造與白酒釀造行業的需要。

中國陶瓷歷經3000年,跨越了陶器時代、瓷器時代、陶瓷時代,在燒制溫度、釉色調配、制造工藝上的不斷提升,促進了陶瓷的發展,在國內、外享負盛名。四川酒壇制造屬于陶瓷的一個分支,又以川、渝較為出名,不論是性價比高的土陶,還是精致的細陶,均結合了傳統工藝和現代美學的元素,近年來加入國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品種、工藝越來越多,影響力也隨之提升。

中國白酒釀造區別于國外釀造工藝,由于香型不同,釀造工藝千差萬別,這也是國內白酒與國際對標的一大難題。近日,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公布,洋河酒、古井貢酒、景芝酒、董酒、西鳳酒、青青稞酒、劉伶醉酒以及紅粬黃酒等多款酒的釀造工藝榜上有名。加上之前的茅臺酒、杏花村汾酒、紹興黃酒、五糧液酒等,目前已有30余家企業的傳統釀造工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或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本次被列入非遺的技藝中,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共有6項,釀造酒傳統釀造技藝共有2項。
酒壇制造以四川為代表,2016年進入非遺;白酒釀造以五糧液為代表,2015年進入非遺。四川酒壇制造與白酒釀造雙雙進入非遺,均是歷史悠久的國粹,四川酒壇與四川白酒同處一地,酒壇所含的微量元素以及“會呼吸”的特征對白酒釀造又有不可磨滅的促進作用,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